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探索滇池沿岸绿色发展新路径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探索滇池沿岸绿色发展新路径

浏览量:
分类:
媒体聚焦
来源:
昆明日报
发布时间:
2023-11-06

杜曲村百余幅漫画寻找记忆中的乡愁、海晏村网红沙滩成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昆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的嘱托,以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滇池保护治理,把沿岸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作为滇池保护治理的“试金石”,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全力提升滇池沿岸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昆明市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等各环节,并作为主题教育读书班重要学习内容,将“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全市大兴调查研究12个方面的主题之一,明确“加快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把滇池沿岸建设成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好滇池、阳宗海保护治理攻坚战”等5项具体调研内容,在调查研究中找准滇池保护治理的思路和举措。

  昆明市先后完成26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查,完成16个国家级、省级农村黑臭水体监管清单自查评估工作,全力提升滇池沿岸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围绕生态环境部指出的突出问题全面排查,完成滇池沿岸528个点(片)整改,累计拆除建(构)筑物111.9万平方米,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减少建设用地17250亩、建筑面积639万平方米,恢复生态湖滨带14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92万平方米,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

  在滇池大坝上远眺西山“睡美人”、穿梭在海洪湿地中山杉林中享秘境之美……随着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建成开放,滇池沿岸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到“绿美春城”的魅力。目前,滇池绿道环草海片区已基本实现湖滨生态湿地闭合,初步建起一道以自然生态为主、功能较为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展现出昆明“山、水、城”相融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

  “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

  昆明市把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滇池沿岸183个村庄进行梳理,选取46个重点村庄,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进行改造提升。截至目前,46个重点村已全部确定投资运营主体,17个投入运营,营业收入达1.85亿元,带动2600户群众创收、提供就业岗位2.6万个,29个村庄正有序推进规划设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

  以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海晏村为例,这里不仅有网红沙滩、绝美落日,还有特色民居“七十二道门”、一颗印式传统建筑等。今年8月底,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对海晏村的青石板路、景观环境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重现昔日历史村镇的风貌,让市民和游客赞叹不已。

  与海晏村遥遥相对的石城村,开展了“美化家园、点石城金”党建引领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化家园、整治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滇池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走在石城村内,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盛开的格桑花迎风摇曳,片片花海让人眼前一亮。

  《永远的阴丹蓝——滇池母亲》《杜曲有条大白牛》《在希望的田野上》《赶街图》……走进位于环湖东路的杜曲村,原本老旧的土坯墙上,一幅幅接地气的“滇池乡居图”,再现村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及人文历史,定位为“音乐小镇”的杜曲村未来让人期待。

  按照滇池度假区的设想,接下来将把海晏村、石城村和杜曲村联合起来打造,实现“大渔三村”构想,让滇池沿岸的这些小渔村变得更美。

  “政校社”凝聚多元治理合力

  昆明市通过各种方式,凝聚高校、政府、街道(社区)企业等各领域合力,助推滇池治理保护提质增效。

  对此,昆明市组建市县两级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专班,出台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通过督促检查、现场办公等方式全面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其中,西山区创新实施“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法治化水平;呈贡区将高校教师和青年聘为河湖长,组建20支大学生河(湖)长志愿服务队、聘任54名骨干大学生担任“青春河长”,推动“艺清河湖”“法助河清”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项目落地,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志愿服务向高校延伸;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在乡镇(街道)轮值开展“主题党日+河长制”先锋行动,在村(社区)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河长制”活动。

  昆明市通过构建“高校发挥专业优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履职尽责、两新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格局,正汇聚起滇池保护治理的强大合力。


Baidu
sogou